以下病案连载于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出于杨牧祥教授诊疗方案
杨牧祥教授简介
杨牧祥(1940-),男,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(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),现任河北医科大学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,并系全国第二、三、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。从事医、教、研至今近五十载,理论功底坚实,学术造诣深厚,临床经验丰富,擅于舌诊,长于内科,尤擅治咳喘病、慢性胃病、心脑血管病、高脂血症、脂肪肝、痤疮等疑难杂病,法严、方活、效著
苏某,男,35岁。2008年9月2日初诊。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,病情时轻时重,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,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,肤色潮红,伴有抓痕,渗出、脱屑,局部可见皮肤增厚、硬结,舌尖红,苔薄黄微腻,脉浮弦略数。中医诊断为湿疹,证属湿热内蕴,风邪外袭。治宜清热祛湿,疏风活血。自拟蒲丹饮加减,方药组成:荆芥10g(后下),防风10g,蝉蜕6g,蒲公英15g,紫花地丁15g,丹皮10g,赤芍15g,苦参15g,土茯苓15g,地肤子15g,生甘草15g。日1剂,水煎服,分2次温服,14剂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精神紧张,忌食辛辣、油腻食品。
2008年9月16日二诊:皮肤瘙痒减轻,疱疹减少,局部仍可见皮肤增厚、硬结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滑。上方加夏枯草30g,连翘15g,继服14付,煎服法同前。
2008年9月30日三诊:药后四肢皮肤瘙痒明显减轻,疱疹数量显著减少,硬结消褪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略弦。
讨论
湿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,以皮肤丘疹、瘙痒、脱屑、流水为主要表现。本病易反复发作,缠绵难愈,属于临床疑难杂症。本例患者机体素有湿热内蕴,加之风邪外袭,湿热郁积肌肤而发为湿疹。风为阳邪,善行数变,故皮肤瘙痒,走窜不定;湿热郁积,肌肤气血瘀滞,故见皮肤潮红,甚至增厚、硬结;湿为阴邪,其性趋下,故见患处发于下肢,渗出脱屑;舌尖红,苔薄黄微腻,脉浮弦略数,皆为湿热内蕴,风邪外袭之象。
导师认为,本病重在风、湿、热邪为患,其基本病机为湿热内蕴,风邪外袭。《医宗必读》指出,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,故治疗本病应以清热祛湿,疏风活血为主要治法。方中荆芥、防风、蝉蜕,疏风止痒;蒲公英、紫花地丁,清热解毒;丹皮、赤芍,凉血活血;苦参、土茯苓、地肤子,清热利湿;生甘草清热解毒,又可调和诸药。诸药配伍,使风邪去,湿热除,血脉和,则瘙痒自止。
该方针对“风、热、毒、瘀”为本病的主要病机,具有清热解毒,疏风透疹,活血化瘀的功效,对于皮肤病的瘙痒、结节、丘疹、增生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,该方加减临床可用于痤疮、湿疹、神经性皮炎、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症。对于本病重症,尤其皮肤反复搔抓,增生变厚,形成硬结者,导师重用夏枯草,配伍连翘,二者同用,取其清散郁火,解毒散结之功效以消除增生、结节等病理表现。